慎言

2023 年 2 月 3 日 | DSE Chinese

有曰「多言多敗」,似乎與人相處,說話不宜過多。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慎言」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我們中國悠來傳統,對說話似明裏暗裏存在一個神聖準則,就是「慎言」。萬世師表孔子雖不至全然認同「一言而可以興邦」,但也認為一句有份量的說話,足以左右自己和其他人的思想,發展下去大有影響一國興衰之勢。然而,其後人孟子,「不得已」下善說好辯,算是「多言」之人,也不見得「多敗」,甚至有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尊稱。由此可見,說話的多寡,並不足以用來品評某人某事,當中還牽涉份量、情景,與及茲事體大的問題,又豈能以一個「量」,就可判決說話這門藝術的高低。

就份量之言,所指的是某人身份所需説話的量。一位推銷員,就輪不得他話語少了。他需以頻頻的說話揣摩顧客的心理,試探他們的口徑,一旦敲中對方所需時,亦是要繼續「說」服下去的。換言之,這行業的人愈說得多,成就交易機會就愈高,一旦吝嗇地說話,就輸了!你面對這種行業的人,竟說「多言會多敗」,他們定然莫明其妙,甚至有點無所適從,難以共鳴。古代的說客,像蘇秦張儀之流,若聽到孔子「仁者其言也訒」這句話,我相信他們寧願不做仁德之士了。韓非子天生口吃,死後見耶穌必抱怨,何解不反過來讓他生前做個長舌人,至少這樣,他就不會被同門李斯殺下馬來!

就情景而言,寡言更不是必守準則,說話的量多少要跟氣氛相配合。朋友閒聚,個個暢所欲言,而你卻拘謹於說話,倒有大煞風景之虞。甚至令人覺得你不願深交,處處有所保留,無疑為你的社交圈子築起一度厚厚的城牆,桎梏交誼。當我們出席人家婚禮,說多一點話,算是口若懸河,也屬為主人家添喜,亦是情有可原。雖則有些人會覺得你過於突出,然而,氣氛所至,實無傷大雅。當然,若這是一場喪禮,我們就不會滔滔不絕地細數逝者的功德,此時此地,慎言便見適切,藉以配合莊嚴之環境。我們遇有重要決策,需數人共同相討時,説話也不能過多,總要有餘地讓大家加以斟酌,使各方有發表意見機會,避免壟斷發言;可是,我們又不能過猶不及,說話過少又會令人覺得你別有所想,甚至心懷不軌,似是有所計算,欠缺真誠。

就茲事體大而言,一位政治人物的說話,擧足輕重,就不由得他們任意妄說了。我們常在電視螢光幕看到一些元首的公開交談,說話緩慢,一字一詞小心翼翼吐出來,句與句之間亦相隔幾秒的沉默。原因是面對著傳媒,你不得不小心任何用字,錯誤地說溜了口給傳媒放大和渲染,便不堪設想。上世紀八零年代,有關香港交還中國的中英談判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一位中央官員信口開河説了一些糊塗話,引起公眾及國際傳媒的胡猜,最後要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傳媒前,以一句「胡說八道」的斥責作了結。由此可見,我們中國傳統重視的「慎言」,在政治層面方面,就受用無窮了。

說話是一門學問,因時制宜,亦因人而異。於溝通中,其「量」之切入,適度與否,大有一番藝術。而且,今天我們的說話,有其現代的意義,著實不宜於死守「慎言」之教條,我們要用敏銳的目光視察環境,再以心感應氣氛,從而作出最恰當最具素質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