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醫師 : 夏至養生湯水推介(四款咸湯)

2024 年 6 月 25 日 | 校長醫師

今年6月21日,迎來節氣「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故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節。但同時夏至也是「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語說「夏至一陰生」,儘管天氣炎熱,天地間不再是純陽之氣,陰氣開始萌生。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禮記》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耐陰的中藥植物,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順應中醫「春夏養陽」的特點;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長」,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因此必須結合時令特點調整養生方式以保護陽氣。

夏天出汗多,身體自然要多補充水分,多煮些清熱解暑、健脾去濕的養生湯水其實是一般家庭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者建議,夏至前後最好多㷛多飲健脾、利水、去濕的湯水,茲舉四款適合夏至時份飲用的養生湯水供大家參考:

(一)燈芯草薏米瘦肉湯

材料(3~4人份):

燈芯草6~8扎 

薏米20g

蜜棗1粒

瘦肉300g

做法:

瘦肉洗淨、切塊、飛水,與所有材料放入瓦湯煲內,加水1500ml,武火煮15分鐘後改文火煲約45分鐘,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

清心降火、寧心安神、利尿祛濕。適合夏季心煩氣躁、睡眠欠佳的人群。但此湯性偏寒涼且利尿,素體虛寒、津液不足者不宜。

(二)海蜇馬蹄湯

材料:

鮮海蜇500克

馬蹄500克

豬排骨500克

生薑2~3片

做法:

海蜇用清水反復洗淨,切為絲狀;馬蹄削皮、洗淨、切半;豬排骨洗淨,斬為段狀。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成。此量可供2~3人用,海蜇、排骨等可撈起拌入醬油和生油佐餐用。

功效:

清熱生津、輔助治療邪熱傷胃、口燥咽乾、大便秘結、肺熱咳嗽。

(三)扁豆赤小豆節瓜湯

材料:

炒扁豆50g

赤小豆50g

節瓜1斤

田雞4只或瘦肉4兩

陳皮1角

細鹽少許

做法:

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瓜、劏洗乾淨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暑的作用。適用於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慾不振,小便不暢。但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四)南芪雪梨玉屏風湯

材料(3~4人份):

南芪(五指毛桃)50克

防風6克

南杏6克

北杏6克

淮山15克

白術8克

蘇葉3克

陳皮1/3個

蜜棗3個

豬瘦肉400克

生薑3片。

做法:

各物分別洗淨,藥材用煲湯袋包裹;蜜棗去核。一起與豬瘦肉、姜、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下瓦煲,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

甘潤可口,有祛風益氣、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