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DSE 中文科卷二範文 : 送禮之我見

2024 年 5 月 13 日 | DSE Chinese

送禮是人與人交往的表現形式之一,禮有大小,大者像金銀首飾,小者如一張心意咭,價值可以天差地別,但卻未必跟我們所包涵的誠意成正比。我們中國人,更特別講求送禮這種表達形式,也許是受儒家重禮的思想影響吧。於我而言,無論對個人,政治和文化,送禮都別具價值,不可忽視。

送禮是人與人交往之間的一種最便捷之表態。這表態可能是想釋出友善或愛慕,由此打開話閘子或相處的扇門,又或欲持續某種關係,甚至是有求於對方;種種理由,都是想藉著送禮來達到某些個人動機。典型的例子,是我們往往以送禮來維繫友誼,正所謂「物輕情義重」,這就指出禮物無論貴重與否,多少也能傳遞一份情意,好讓收下禮物的朋友往後仍將送禮者放上心頭,這於維持一段恆久友誼,至為重要;而禮物一旦送得適切,更能令對方多加惦念,達致永固友情之效。故此,送禮對於個人,實在妙用無窮。

送禮更是一種政治手段,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在國家層面上,所送禮物的實用性極其次要,其重心在於政治關係,中國春秋戰國時,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時用玉器和絲織品作禮物,浸浸然成為諸侯國見面時的典型外交手段;更甚者,一些弱國或戰敗國更以送禮來求得一國之安定,正所謂「化干戈為玉帛」,干戈代表武事,而玉帛正正是相反之內涵,象徵著止戈共存;清乾隆時期,外國使臣為求能在中國通商,也是「禮多人不怪」,送來禮物可真包羅萬有,當中亦有類近玉帛的羊毛掛毯和地毯等等,這些禮品的詳細項目,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館仍有所記載。由此可見,送禮一向是國際間和平共處的一種表徵。

再者,送禮更有一定的文化傳承意義。無論古今中外的節日,相關的慶典與活動,大多牽涉送禮這一環,西方節日如復活節送朱古力、聖誕節送心意咭,與及情人節餽贈鮮花;東方節日如農曆新年送贈年糕,端午節送糉和中秋節送月餅;中國風俗上,人家嫁娶時,我們會送金銀首飾作禮物,甚至更有趣的以數十年之陳皮作嫁妝以作送禮之用。送禮在當中扮演著習俗延續的主要媒介,是一種昔日文明的寄託,好讓人們能薪火相傳當中的文化意義,從而歷久嘗新。至於人倫孝道,無論東西文明,均以送禮了表孝心;當然,送禮的對象畢竟是自己至親,禮物便不會流於表面化,其適切度會較高,其中真摰的心意,是其他類別的送禮無可比擬的;從這角度看,子女送禮之於父母,後者是內外兼「收」。

有些人認為,送禮只徒具形式,沒有多大的真正意義;但於我而言,送禮自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試想想,若我們人類歷史沒有送禮這作法,那麼人與人、國與國的關係便會來得疏離,甚至提升敵對之可能,而文化流傳更會出現斷層之危機。送禮,只要合符社會規範,功能絕對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