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DSE 學生的中作弊病

2024 年 2 月 20 日 | 千語德財

自高考完結後,我已再沒有教我的成名補習學科經濟學了,一別十二年,有彷如隔世之感。這些年,我浸浸然已是一位語文科老師,特別是中文科。

在教中作方面,我留意到很多學生都有錯誤觀念,以為不斷的引經據典就是好文章,撇開所引之言是否適切,就是他們所用的文句,常故弄玄虛,要說的話說得非常彆扭,欠缺單刀直入、一語中的的爽朗,更遑論文字能流露出他們的真我個性。

中作要高分,很簡單,「文理、文理、文理」!要說三次才能突出其重要,行文除了用字牽詞要精準外,最重要是字裏行間意思要連貫,不能前後出現矛盾。

就以下段為例,是很多同學的通病:

「所謂成功可以概括為實現個人理想及抱負,而失敗即是無法達到理想及預期的目標。但成功與失敗更猶如一枚硬幣,無論缺少任何一面皆會導致不完整,倘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須經歷失敗的試煉。有見及此,失敗不是成功的敵人,反之為成功的催化劑。」

這學生語意清晰,有不俗的寫作能力,奈何文理不通,就大大打了個折扣。既然成敗是一幣之兩面,那二者該有相同的影響力,那又何來「倘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須經歷失敗的試煉。」若是這樣,「成功」是主角,「失敗」只是附庸來造就「成功」,那成敗有主次之分,便絕不會是一幣之兩面。

我們引經據典時,必須要清楚其中之含義,往續文字更不能出現相抵觸的意思;否則,文思就極之混亂,令人讀得不明不白。

另一個例子,語意不清晰,實在過份矯揉造作:

「成功與失敗是每個人必經之順逆,它們的到來是必然的,是無法被外物所影響的。所謂:「成敗在天。」成敗是外在的層面,是客觀所決定的。但我們應盡自身之力完成任務,成敗與否只可取決於天命。」

我忍不住這段文字的煩氣,重寫一次給這位學生看:

「成功與失敗是每個人必經之順逆,是我們人生無法逃避的際遇。雖然常言「成敗在天」,意即成敗會受很多客觀因素所左右,但我們仍應盡自身之力完成任務。」

簡簡單單的意思,直率地寫出來就夠,何需這樣轉彎抹角!

作文,很易高分,文字只要率直自然,我手寫我想,就可以囉!

不要作無謂的文字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