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憤怒

2023 年 2 月 3 日 | DSE Chinese

有人説憤怒是壞事,有人說憤怒是好事,有人說處理憤怒的情緒需要智慧…..試以「談憤怒」為題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憤怒的看法。

談憤怒

人的情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正面的,如開心雀躍、愉快寫意,悠然自得等等,因為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它們是好不是壞,是福氣的一種;然而,像鬱結難抒、哀傷悲痛、甚至忿忿不平此等情緖,大都逆自己所意,我們往往視為不幸,是禍不是福。可是,我個人認為,人的喜恕哀樂,就像食物的甜酸苦辣,又如四時暖熱涼寒,是互濟互補的;正因如此,人的憤怒,表面似不利於我們,但只要處理得宜,實有其益處。

世間任何事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即使常人認為是好事,若然走得太盡,便會帶來禍害,所謂「適得其反」,更何況是憤怒這種消極情緒,若任由它放大,後果是可以不堪設想的。最典型的情況是我們憤怒到一個極點,已失卻冷靜,甚至理智全失,由此作出一些破壞性言行,除卻傷及自己,更甚者有損大局,這並不罕有。我們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一些報導,原是小事一樁,但所牽涉的人因一時的爭執,過份的憤怒而意氣用事,竟作出些危及他人生命的動靜,實為可惜。若論到茲事體大的歷史例子亦不少,如二千多年前的楚漢相爭,項羽在襄陽因其叔父項梁被殺,他一怒之下將襄陽全城百姓屠殺殆盡,盡失民心,讓劉邦有機可乘,藉行仁政得人心。近代明末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將中原拱手相讓給外族,均是一怒之下的妄行闖出大禍來。這些例子都說明,憤怒的情緒一旦不問情由爆發出來,盡然形於外,後果可以很嚴重。

當然,若我們能將憤怒所帶來的潛藏對外之破壞,從外而內轉化成一種原動力,這種情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且具有積極的意義。至少,憤怒可以激發我們的鬥心和勇氣。我就曾有位同學,被友儕嘲笑不是讀書材料,感到非常憤怒,但他沒有將這情緒即時跟他們對質交惡,他反默默地發「憤」圖強,下定決心努力讀書,其後成績令人另眼相看。而典型的歷史例子則有春秋末期越王勾踐,他因被吳王夫差折磨,憤慨非常,回國後決心振興國家,他將這份「憤怒」轉化為無比的毅力,每天「臥薪嘗膽」提醒自己,最終越國擊敗吳軍,迫使吳王夫差自殺而死,滅了吳國。而北宋名將岳飛,更由「怒髪冲冠」的憤慨轉化為強烈的報國勇氣,不讓自己「等閒」兼「白了少年頭」,矢志精忠報國。這些事例均説明,憤怒未必是壞事,只要明白這種情緒的內涵,它實包含了很大的人生驅策力,若能好好利用,不但能成就大事,更可以充實我們的人生。

然而,正如上述所說,要好好把握憤怒,使它為我們帶來正能量,我們就必須懂得將這情緒「轉化」。這方面,是絕對需要我們的大智大慧的,至少我們目光要遠大一點,不拘泥於眼前短暫的榮辱,明白「小不忍則亂大謀」,不爭朝夕的意氣,只求長遠的功業。唯有這份智慧,我們才能沉得住氣,冷靜下來,將瞬間的盲目衝動轉化為具長遠目光的雄圖。誠然,一時的憤怒渲洩,真可將這負面情緒弄得乾乾淨淨,換來了短暫的輕鬆;但更有智慧的是,我們該珍惜這一點一滴的憤怒,不讓它被撲熄,好使它時刻鞭策自己向遠大目標進發,不會輕言放棄。我們要達到這能耐,在在需要我們的情緒智商,懂得如何收放,從而達至中庸之境界。

情緒控制是一種藝術,要處理得宜,需切入準確,正如樂極可以生悲,快樂是好,但過態就會闖禍,我們需要另一種情緒貫注加以平衡。「憤怒」也有同樣的道理,表面令我們很不快,但只要我們具備慧眼,就會「喜」見它的好處,繼而注入歡欣積極的情緒,使之平伏,再將其積極的成份發揮出來,我們實不難發現:憤怒自有其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