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生問我,見我常說比特幣價格跟美元流動性成正向關係,但內裏的實際操作是怎樣呢?有甚麼「故事」呢?這是一條有趣的問題。
未回答這條問題前,先分享一下經濟學的方法論,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叫comparative statics,意思是分析焦點只在一個均衡點到另一個均衡點的變化,比方說,在某個經濟模式中,倘若美元供應增,新的均𧗾推斷比特幣價格會上升,分析就達到目的了,至於當中既故事,我們就並不關心,你點講都得!講得通就可以。
當然,這是一套治學方法。但我們演繹現實世界,就不會甘心於只知其關係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總希望找個靠譜的故事來完滿這個結論。
美元的流動性之所以跟比特幣價格成向關係,故事可以最近美國小型銀行擠提風潮來加以展述:
Fed 在矽谷銀行和 Signature Bank 倒閉後,為竭止進一步擠提出現,為銀行業界提供額外貨款,貸出超過數千億美元;當中,貼現窗口每日平均貸款金額為 1161 億美元,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而從「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TFP) 計畫也取用 537 億美元,這緊急貸款激增,讓 Fed 資產負債表的準備金突增加4400 億美元,扭轉過去一年量化緊縮的下滑走勢。
銀行這些借款,最主要是用來應付客戶的提取,避免客戶對銀行體系失去信心,防止擠提風潮進一步蔓延。這次擠提,小型銀行存款暴減 1200 億美元,若以百分比計算,創下 2007 年 3 月 16 日以來單周跌幅紀錄。
關鍵就在於客戶提走的這些款項,會往那裏去?
很大部分的資金流入大型金融機構的貨幣市場基金中,流入的規模,幾乎是小型銀行存款流出的一半;畢竟,當下充斥著不少的金融不穩定因子,「現金為王」,資金自然會走進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貨幣市場基金如是,比特幣也如是,於是,便推高比特幣價格了。
故事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