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恆基有個紅磡新盤,叫價去到18000蚊一呎,點睇嗰盤都唔值咁多,比盡最多值14000至15000蚊一呎,睇嚟呢個盤既回佣數目都唔會細。
估唔到呢招連大發展商都用上,有舊生好奇問我,話呢個係新盤,唔怕開價低比前批買家咋型叫住要撻訂,但發展商都行呢招,點解呢?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習非成是,回佣似乎已成買新樓的不成文作法,買家都好自然會問經紀比返幾多佢地,咁個經紀話無,心理上買家可能無咁愉快,無買的衝動。所以,發展商唯有抬高價格預留水位作回佣。
第二:我係發展商都會咁做,手上咁多貨,如果而家已經平賣,咁往後嗰d單位點賣呀!所以,而家用住呢招回佣方法遮遮掩掩個真實低價,叫做托住個面價先,雖則欲蓋彌彰,但到將來要清大貨時,先來個轟轟烈烈的低價,刺激成交的效果會更鮮明。
第三,好經濟學!因為回佣可以行「價格分歧」,回佣多少無標準既,睇買家心態同經紀促銷能力,姑勿論所淨的佣金係咪落喺經紀袋度,但每個買家比既真實價格未必相同,相同物品相同成本但交易價不同,重唔係「價格分歧」(如果香港高考經濟仲喺度,我實拎呢個情況嚟出應用題)!呢種作法有一個好處,就係等於間接微調實際交易價格,絕對可針對不同的客路(可能有D內地人唔知訂,收少D回佣),增加交易量,賣勢都會好D嘛!
正因為以上三個原因,我認為未來兩三年,賣樓呢種超大回佣作法,會成為慣例,而且會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