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醫師 :中醫知識-五臟之「心」-生命活動的發源地,主神明與主血脈的君主之官

2024 年 4 月 17 日 | 校長醫師

心主神明,是一切精神意識、思想活動的發源地;又主血脈,是血液循環的主要動力。所以它是人體生命的主宰,好比一國的元首一樣,領導着其它臟腑器官,分工合作,有組織地進行生命活動,稱之為「君主之官」。它和外在組纖、器官最有密切關係的是:「在體爲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

1.心「主神明」

神明這两個字,包括精神意識、思想活動的意思。

前已提及,人體所有一切精神活 動、思想意識,都屬心的主宰。內經上曾經說過:「心藏神(心是藏神的所在)」;「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精神活動的發源地)。」這清楚地指出 了精神活動、思想意識,都是由心的功能來完威的。再拿我們慣用的成語來說,例如「 心情舒暢」,「心慌意亂」,「專心一致」等等語滙裏所指的心,也是代表精神活動和思想薏識而言的。這就是心主神明的意義。

2.心「 主血脈」

血液在脈管裹,周流全身,循環不息,一面輸送營養滋料,一面又轉運代謝廢物,它擔負着全身各部物質交流的任務,是人體片刻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血液循環,必須有個動力,這個動力,就要靠心臟的收縮和擴張,才能推動血液的運行。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是生命的根本,精神活 動 的泉源,它能噴射血液,充實到脈管中去,推動血液的循環,使光華從面部表現出來)。」就是這個意思。

這樣,我們就可清楚地知道,心的功能有二:一是主宰精祌活動的「神明之心」,一是主持血液循環的「血肉之心」。所以精神發生了病變的時候,就可以出現心悸、驚惕、煩亂,失眠,甚則神志昏迷,喜笑不休等精种方面的病態。

心血發生了故障的時候,就可以出現面色青紫、灰暗、 毛髮不澤、脈沉細或無力等血液循環方面的病態。

另一方面,還應該知道,两者的功能,又是密切相關的,任何一方面有了病變,都將互爲影響。例如一個 病人,面色菱黃、倦怠乏力、脈象細軟、舌質淡紅,本來是心血不足的原因,但同時必然拌有心悸、眩量、短氣、不寐等心神受到影響的症狀。從這個例子裹,就可以看出心神與心血二者關係的一斑了。

3.心在體為脈,其華在面

心在體爲脈,其華在面,就是說:血脈在面部的表現,和心臟有密切關係。心和血脈的功能正常,面部的色澤是紅潤而有光彩的。如果心和血脈空虛,面色就要出現萎黃無榮的現象。假使心氣衰竭,血液運行不能暢通的話,面色更會變成灰暗無光了。正由於心主血脈,所以血脈在面部色澤的表現,可以測知心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古人所說的「心在體爲脈,其華在面」,道理就在這裹。

4.心開竅於舌

這是進一步說明從體表觀察心的功能活動,不僅是血脈外在表現於面部色澤的一個方面,而且還可以從舌質上反映出來。例如心火有餘的人,舌質多見紅絳;心氣不足的人,舌質多見淡紅;如果心神有了病變,每每會發現舌靈蹇、不語的症狀。這些都是指導臨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的例子。

附:心的外衛,代行君主命令的臣使之官一一心包絡。心包絡又叫「膻中 」。因為它包蔽在心臟的外面,是心的外衛,有保護心臟的功能,所以稱做「心包絡」;並且古人認為它能代行心臟的命令,如素問靈蘭秘典論便說:「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為甚麽說心包絡是心的外衛呢?古人認為心是内臟最重要的器官,不能受病邪的侵犯,所以當外邪侵入的時候,心包就起來護

衛,代心受邪。因而温邪熱病,發現了神昏譫語,名叫「邪入心包」。這就是心包絡受病的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