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醫師 : 節氣養生-大寒的養生保健重點補充

2024 年 1 月 24 日 | 校長醫師

大寒是保健養生的重要時期,此時陰氣極盛,將由「冬藏」轉為「春生」。

上文提及「大寒時期宜平補,不宜大補」外,亦指出「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候,腎虛的人還來得及在大寒節氣趕上補腎」。今文我續談人們於大寒期間要留意的養生重點。

我們要注意在大寒期間的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寒冷會使胃腸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食火鍋補品,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

如果體質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在大寒期間更要注意不能刻意進補,反而要逐漸開始向清淡飲食轉變。大寒節氣飲食宜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轉為「白蘿蔔燉牛肉」或用「白蘿蔔羊肉湯」或「何首烏雞湯」等平補飲食較適合。 

我們要順應大寒「冬藏」的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很多人習慣早晨出去運動,但在這個時節,我建議大家在日出後才外出行動,這樣做,讓我們可以適當地曬太陽,吸收陽光,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如果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的疾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記得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並且注意足部保暖。重點是「不傷陽氣」之餘,還要吸收陽光(氣)。

除了不傷陽氣,吸收陽光外,大寒期間,不損陰津」是另一個我們需要時刻留意的養生重點。

大寒節氣正是相對乾燥的時期,隨著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攝取水份不夠更易造成血液太濃稠,如果加上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後,都要喝幾口溫水。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以微微出汗最好。

(請與上一篇文章 – “「大寒」宜「平補」,「不大補」;抓緊補腎機會!”一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