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湯又叫米油,是用大米熬稀飯或做乾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粥油。
古人很懂得用粥養生,但這裡的粥可不是指聽上去很營養的香菇雞肉粥、海鮮粥,而是指把白米熬煮到濃稠的粥,粥的上層還浮有一層米湯(又稱粥油、米油)。這種熬成糜狀,白米粒完全化開的濃米粥,脾胃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中醫認為,濃米粥可以補胃氣、增體力,還能促進身體發汗排毒、益氣、潤燥、滋養陰液和腎精。
清代名醫王士雄在其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説:“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蔘湯,每收奇蹟。”就是説,貧民百姓吃不起人蔘,江南人是用米湯當蔘湯,每每有奇效。所以,古時候的窮人若患了虛症,身體瘦弱,就熬一碗濃米湯代替人參湯,同樣能收到好的效果。
不過我們要留意這裏説的米湯必須是鍋中熬出的米湯,並要達到粘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行。20世紀80年代從中國廣東興起的煲“白粥”飲食熱,便是從另一個側面印證出了“米湯滋補”的合理性。米湯中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無機鹽,還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營養素。米湯性味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飲用它對孩子的健康和發育有益,有助於消化和對脂肪的吸收。用米湯給嬰兒作為輔助飲料,都是比較理想的。
以現代營養觀點來看,米湯更被形容是「口服點滴」,對於免疫力不佳的患者相當有益。許多人生病時會到醫院吊點滴,打一劑葡萄糖,「其實大家不知道,喝一碗濃粥就能補充最天然的葡萄糖」。通過點滴打進體內的葡萄糖,雖然吸收很快,但是脾胃不會有任何運作。相反,喝一碗濃米粥,身體能很快補充到養分,又可稍微鍛鍊到腸胃,讓腸胃微微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