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

2023 年 2 月 3 日 | DSE Chinese

有人說懷才不遇是平常不過的事;亦有人說,人的才華就像寶石,就是深埋地底三千呎,也會被人發掘出來。在現今科技下,試就你的個人體會,表達你對上句的看法。

所謂「懷才不遇」,是指某人自身擁有一定的天份,卻不為外界所欣賞,更遑論被受重用。個人認為,世間上根本就不存在這種不幸的際遇;只要你擁有耀眼的真正才華,就一定會被人發掘出來;更重要的是,這種機遇跟科技進步,並無太大的直接關係;反之,現今的互聯網的科技,有機會拖慢了具才華的人展現於世界。

有曰資訊科技的發達,訊息的有效流通會令我們更容易發見才華橫溢之士,令「懷才不遇」絕跡;相比於古代,這些身懷「絕技」的人就難有機會將其天份流露了,由此令很多人得不到眾人青睞的機會。我認為這只是錯過,就以我們中國為例,多少的文人墨客,如孔子丶屈原丶李白丶杜甫丶陶淵明和蘇軾等等,我們從他們的詩詞中,多少感到他們因無法為世所用而怨天自憐;然而,他們真的懷才不遇嗎?屈原曾是楚國的大官,陶淵明也曾做個小吏,只是他厭惡當時的政府環境辭官罷了,蘇軾更是為朝廷所重用,因黨爭中失意而被貶謫,試問這樣怎可以說是不為世所用,懷才不遇呢!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將「遇」只應用於當時的政治仕途方面,他們的文學才華,不是為當世和後世所推崇嗎?孔子是萬世師表丶李白是詩仙丶杜甫是詩聖,這些美譽,不就告訴我們,世界對他們絕對有知遇之恩嗎?由此可見,即使科技落後的古代,有才華的人也有出頭天。

究其實,古今中外,有才華的人,縦使不用依靠現今科技,單憑人們的口耳相傳,也能揚名於千里,為世人所用,這些例子,比比皆是,極其普遍。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的諸葛亮,他似不問世事,獨居於荒野草廬,劉備也能知他的絕代大能,千里迢迢的多次邀請他為自己效力。由此可見,即使傳訊設備落後的古代,其訊息源也非如我們想像般缺乏,否則又怎會有這麼多才識之士的名字流傳於後世。明朝的文人唐寅,才高八斗,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世人並沒有埋沒他的才情,他既聞名於當代,被譽為吳中四大才子之一,亦為後世所稱頌。毛澤東的行軍天份,解放前被諸多擠壓,但終究也能大放異彩。

西方哲人蘇格拉底,聽說此人其貌不揚,但亦掩蓋不了他的哲學才華,不但揚名於本土雅典,更譽滿其他的古希臘城邦;近代的科學家霍金,患上怪病,後來連說話能力也喪失,但他的科學創見早已深深影響我們。由此可見,人的才華,就像一顆耀眼寶石,輕易地便被人所注意,即使深埋黃土之下,我們仍可看到它們的隱約的光芒;懷才「得」遇,並不滯於外物的推動,特別是現今的科技,充其量,它只是一個輕微助因。

有人認為只有現今如此先進的科技,才不會錯過每一位有才情的人,才真真正正確保無人懷才不遇。但問題是若我們細心數算一下,我們當下所發掘的天才,在數目上,並沒有顯著地多過往二三千年的每一段時期,這表示,真正具有世人驚艷的天才,並不是太多,即使欠缺現下的資訊科技,他們早晚也會被發掘出來;相反地,在這個訊息轟炸的年代,泛濫的資訊大有機會干擾我們發掘他們,不是嗎?也許很多人自以為才情不世,但其實不然,然而網上可供他們發表的平台著實太多,於是花多眼亂,教人無法及時發見當中真有天份之人。這就好比在寶石旁堆滿其他會閃爍的砂石,阻礙了我們發掘寶石的視缐。

很多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其實他們擁有的所謂才華,根本不值一哂,以致不為別人所關注,這絕對不是懷才不遇。這些人,即使在現今科技下增添了發表的機會,但畢竟其天份平平無奇,始終不會被頌楊;然而,若你真有過人的才情,就是以口傳口,不依靠科技,也可以令你的名字家傳户曉。一個人是否見用於社會,端視乎自身的真正能耐,當中不存在懷才不遇,被忽視的機會甚微;也不會因現代的先進科技,令懷才不遇消失,因為,這它壓根兒從未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