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地石硤尾巴域街Belgravia Place第1期,共714伙,於昨日首輪發售,沽清138伙,發展商打算再加推208個單位,於本周四作次輪發售。
Belgravia Place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為16000元左右,較去年11月同系深水埗西洋菜北街曉柏峰首批折實均價17602元,減了一成!如我所料,減一成,就有人接貨。
當然,我認為還有一成下調空間,始終這區段高峯期每呎均價也在22000以上,現在約減少了三成,還有「真」一成減價空間;不過,這一成,須視乎物業本身的吸引力(供應量、地段、物業間格和用料)與及發展商是否急於套現還錢給銀行。
個人認為,這屋苑在均價14000元左右就差不多是底位。
有時,在網上見有人留言或回應我的分析,會說:「樓價跌到四五千一呎就差唔多!」把我嚇了一跳,這是不切實際的估算。
都說過了,廿年前SARS 均價是3500一呎,但當時是計建築面積的,若以現下實用面積計,約是4500一呎。
而物業屬實質資產,會跟通脹看齊,廿年前大家樂一個早餐18元,現在要40元,升了一倍,物業價格無可能不跟升,所以每呎要9000元了,已是昔日沙士價。
再說,廿年前,很多人過度槓杆購買物業,財政穩健程度,不及現下港人;或可以這樣說,當時的市場氛圍淒涼得多,而今天氣氛仍未像那個昔日般,很多港人在當下仍儲有一定的購買力,大家都係等住樓市回落入市。
可能你也是一份子,而你並不獨特,好多人都蓄勁待發。
再配合物業的用料提升,就更可看高一線,你不妨去睇下西九龍的泓景臺和港灣豪庭d樓,那時約3500一呎(昇悅居用料質素和間格較優,沙士時更要4000蚊一呎),再跟現下新物業用料比比,你就明白。
基於以上兩個因素,均價由9000蚊上調至14000蚊一呎,也不為過。
條數該這樣計才對,不是瞎叫瞎等4千至5千一呎如斯的天荒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