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完結𢓭,首三十年是全球嬰兒爆發期,而同時間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要發展,以致房屋供應未能趕上需求的增長,這不只是香港這城市的獨特問題,而是全球性的,才造就過去七十年環球物業的貴重價值。
然而,七十年過後,普遍現象就是世界人口萎縮,土地與物業過剩 ; 這是極簡單的供需關係:那樣稀少,就那樣最值錢。未來七十年,市場價值會由原本落在物業身上,漸漸轉移至人材本身的人力資本上。
其實近幾年已見端倪,你見世界各地也大開方便之門,讓各地年青人或專才移居,近日日本也來加入「搶人才」,你就明白,當下世界,最值錢的是人,特別你擁有科技知識,更是超值!
物業的巨大價值,已經一去不復還。
君不見,過去廿年,某地出現經濟問題,必定與「物業過剩」扯上關係,日本三十年來物業價值極賤、而零八年美國的次按、和當下內地物業過剩,在在說明全球物業單位多過人,而這現象將會愈來愈明顯。
若不是每次經濟出事,各國政府也印銀紙托住樓市,物業價值也不知跌到有幾深!
遠的你見不到,近你一定看到,近三年香港經濟持續惡化,物業價格巳跌了三成,但人工依然有加,企得極穩,而且我亦常聽到很多店子主管說難請人,這已清清楚說明主流趨勢。
我要開個檔口,首先會擔心有無人看檔,那我很大部份的收入要先支付高工資來挽留人手,所剩才給舖租,那舖租不會高到那裏!這因素進一步加深本地商舖難以租出的問題,當下即使是購物黃金地段如尖沙咀與銅鑼灣,商舖也要減租七成才能租出,那試問其價值又怎能炒得高?
以後日子,地球村那處能聚合人材,那處的物業才值錢。近日日本要招八十萬外勞,必定成功,由此日本主要城市的物業,又可看高一線。
七十年來,香港的物業成就了所有本地的商業傳奇,令我們港人對物業有份強烈的情意結,驅之不散。但我認為這份執著已再無意義,全球的價值在於人,人會走動,那處回報高就去那處,不動產不能跟身,它們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能跟身的資產,價值才會高。
所以比特幣就如此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