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 (4) : 期指殺局

2023 年 1 月 28 日 | 千變經濟

即使廣場協議未能如美國所願,但日圓大幅升值後,射向日本的子彈其實已經上膛,但它還沒到最佳的擊發時機,為了一擊重創,美國的金融界也在不斷地等待和創造最佳射擊時機。

早在「廣場協議」的兩年前,美國的金融界已經開始佈局。一九八三年,美國商界提出了「摩根報告」,這個報告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敦促美國政府向日本施壓,要求其儘快開放金融巿場。分折人認為,此舉的目的,一是為美資金融機構獲取更多的業務機會;二是協助美資機構匯入資金,用「市場力量」來推動日圓更大幅度地升值,並趁機從中獲取匯兌收益;三是讓風險管理能力更強的美資在泡沫形成階段擴大投資,在泡沫即將破滅之際迅速逃走,從而攫取市場大起大落的紅利,並陷日本企業和銀行於險境。

「摩根報告」很快就達到了目的,在美國壓力下,日本加快了日圓國際化步伐,從一九八三年十月開始陸續推出日圓國際化的措施,包括允許國際貿易用日圓結算,允許非居民購買境內股票,允許日本企業到境外自由投資,擴大向居民發行的歐洲日圓債券規摸等。這些措施從表面上看是為了提高日圓的國際地位,但骨子裏卻同樣是一步殺招:通過日圓國際化,國際熱錢可以更方便地跨境劃轉和自由兌換。

一九八五年九月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協議簽訂後的十七個月內,日圓升值了五十七個%。日圓升值吸引境外熱錢大量湧入日本,一方面形成推動日圓進一步升值的市場力量,另一方面也為房價、股價的瘋漲提供了資金層面的強大動力。

一九八七年二月,西方七國財政部長在法國羅浮宮簽訂「羅浮宮協定」,日本迫於美國壓力實施了一九八七年二月至一九八九年五月的超低利率,超低利率雖然降低了 日圓升值帶來的熱錢湧入速度,但銀行為了獲利,在利率降低的情況下,開始大量放貸。長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來資金充裕的日本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但由於 企業創新力不足、利潤空間小,資金大都投向股票和房地產、引發了泡沫經濟。

一九八七年六月九日,日本推出了第一隻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並於一九八八年開創了日經二二五指數期貨交易,這也為歐美機構投資者謀殺日本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是泡沫破滅前的最後一天,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三萬八千九百一十五點。一九九零年第一個交易日,當日美國投行在日經二二五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拋空,在日本股市則大量拋出對日經二二五指數影響大的成分股票,造成日經二二五指數快速下跌。到一九九零年十月,股票指數 已跌破兩萬點。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一萬七千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自此之後,日本步入所謂的「失去的十年」階段。然而,即使至今,仍不復當年之勇。

進一步閱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4382410